首页>华富中学>教学教研>教学研究>教研论文教研论文

且行且思

2018-01-09  

邓永亮

  各位老师,今天我想说两个问题,第一个:课堂教学课堂教学: 

  1、 开头 

  课堂有开头,一般两种方式。 

  一种开宗明义,直指目标。就是一句话说出目标。 

  另一种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探究和兴趣。但开放程度难于把握,数学化也有难度,有时目标也容易跑偏。 

  比较而言,目前我倾向于直截了当,一句话说出目标。 

  第二个环节阅读 

  2、 阅读 

  阅读有用课本的,也有用课件的,个人倾向于用课本。原因很多,只说一条,因为阅读是需要动笔的。阅读不仅仅只是阅读,更要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方法。 

  既然用课本,那课本就适合阅读吗?不一定,课本需要增减。减,就是减去繁多的“想一想”、“议一议”,删减旁枝末节,突出骨干重点。增,就是增加一些例习题。课本现在越编越简单,可作业以及考试越来越难,两者之间的跨度越来越大,确实需要补充阶梯式的例习题。如果以课件为主,恰好就是对课本做了增减。 

  或许用课本要补充课件,用课件要回到课本。 

  课本增减了就能阅读吗?恐怕还不行,还需要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总结如下: 

 

  先说“看书必拿笔”,这个看似简单,可前后足足训练了一年多,真不容易。第一阶段:翻开书就得一直把笔拿着。第二阶段;用笔尖指着一行一行细读。第三阶段:学会记笔记和批注。第四阶段:把笔记记得有个性。 

  再看“先粗读后细读,粗读看线索”,粗读就是大略翻看一遍,对内容心里有底,大概半分钟不到。粗读后,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需要 “闯过哪几个关”? 

  “有问试答,有空试填”,课本多数“想一想”、“议一议”,都以直接作答的方式当场删减了,只选择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集中精力,尝试着答一答。 

  “定义抓要点,命题找因果”不说了。 

  最后“例题看步骤,然后说思路;习题说思路,然后写过程”,比如一个题,从头到尾详细写出来的,我把它叫过程。整个过程一看,先后做哪几件事情,我把它叫步骤。如果能一句话,或者一个关键词就能表达整个过程,我把它叫思路。刚开始,请学生说思路或者步骤,学生总是把写的详细过程读出来。 

  目前阅读的现状是:全班一起,边看边问、边问边答、边答边写。随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和阅读方法的掌握,下一步尝试逐渐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在阅读完成后,进行第一次小结,就是将开头的总目标归纳为本章结构和本章题型。 

  目前课堂一直坚持边学数学,边训练阅读的习惯和方法。曾经把阅读习惯和方法编成歌曲,让学生唱。不过实话实说,唱没有坚持下来。 

  第三个环节练习 

  课外练习 

  练习中,尽量学生先做,老师后发;学生多做,老师少讲;学生走上去,老师走下来。由于后发被动,学生出现的情况常常不可预知,此时感觉最紧张。通常来回巡视,诊断学情、想好对策。 

  练习的做法是: 

 

  先看 “基础练习重在做,提高练习重在讲”,如果把数学练习理解为“死去活来”,那么基础练习需要在做中掌握。提高练习难就难在灵活的思路和步骤选择。 

  再说“困难学生有人帮”,这个感受比较深。很多学困生根本动不了手,或者不愿意动手。对于别人的帮助往往也采取消极态度。为此想了一些办法,有规定,也有说服,更多是说服。比如先把学困生个别喊来,问他比较信任哪位同学,再把信任的那位学生个别喊来,说明某同学对他的信任。 

  接着说“个别疑问个别议、半数疑问小组议、多数疑问全班议”。练习有不会,也有做错的可能,我发现:不会或者做错,通常要么是个别,要么是多数。但是班情不同,听课的时候感觉到:有的班级可能更适合小组解决问题。 

  最后说:“学生能讲学生讲,讲有不足老师展”。刚开始,我担心学生讲得不好耽误时间,刚讲也确实这样。通过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有了阅读习惯和方法的长期培养,讲题该放手就放手。刚开始学生讲题时没方法,也不自信,老是讲一句就看看我的表情,还喜欢用疑问句“吧?”“吗?”。我一看这样不行,我就坐到下面去。发觉还是不行,学生的眼光还会盯着你。于是我背对学生看窗外。不过脑子还是绷得紧紧的,得迅速判断他思路和步骤对不对?讲题的方法和习惯怎么样啊。可这还是不行,我只好走到教室外,隔着墙壁“偷听”、“偷窥”。 

  真不容易啊!目前一部分学生讲题不指望我了,思路和步骤没问题,但讲题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总结提高。再说“教师展”,以前理解为就是从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后来觉得还有另外一层完全相反的意思,就是学生讲清楚了,我也拓展了,可学生写具体详细的过程,还会有困难。所以后来经常要么是我、要么是某个学生、要么是某几个学生接龙,全班边说边写过程。特别是几何函数入门阶段,经常这样。所以我理解的“教师展”也指向着更具体的方向发展。 

  学生练习中,会出现速度和准确性上的很大差异,除了个议一议,全班讲一讲以外,也会说:完成第一组练习的同学,请继续完成第二组、甚至第三组练习。 

  练习完成后,进行第二次小结,主要是本章经验 

  关于课堂评价和激励。刚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些优秀老师的优秀课注重评价和激励。同时经常有学生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上课表现怎么样?我实在没法回答。后来归纳了一下学生课堂活动有哪些,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一般会让学生课后主动填写课堂表现表,再和作业情况一起发给家长。 

  聊了课堂,再聊作业。 

  课外作业 

  作业的问题是:批改耗时长,学生不改错。 

  一次偶然的机会,借助网络平台,我把作业做了改变。想想前后的经历,实在是一言难尽。总之:要想不累,先得受累。大致过程是这样: 

 

  每天我进入网络平台,查看学生作业和家长第一次签名;填反馈评价表。然后查看质量分析  

  再翻看纸质作业,查看学生改错和家长的第二次签名。继续填反馈评价表; 

  有几点说明一下: 

  1. 您认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呢? 

  我的想法是:长远看习惯,近期看改错。 

  2. 学生怎么改错? 

  数学改错,我把它分成两种:一种是说明性改错,因为有些错误写不出过程,只能做解释说明。另一种是过程性改错,就是要有详细过程。 

  3. 为什么还要收纸质作业? 

  就是检查学生的改错和家长的第二次签字。这个流程是我自己加的。 

  4. 这样做老师会不会很累? 

  一般整个完成,也就在一节课左右吧。如果针对重点学生和重点题查阅就会更快。 

  5. 学生抄答案怎么办? 

  有三种监测方式。一是利用每个学生的分析,对照大型考试排名,基本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那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二是平台提供的答案,有时不详细,我会在家长群里提供详细答案,答案故意出点错,抄答案也会露陷。三是鼓励学生纠正我的错误。有时候错误真不是故意的,是真错了。只要学生指出,我也会表扬。 

  6. 学生借故玩游戏怎么办? 

  有个学生,作业有明显的问题,多次个别提醒家长,事后才了解到,这个学生手机玩大型游戏,用家长手机中的零钱充值。开始几块,再到几十块,最后发展到一次充值四百八,这才被家长发现,前后已经六千多接近七千。对此我是这样想的:这种作业方式,学生能马上改错,也能及时准确了解学情。不用以偏概全,泼脏水连孩子也一起泼出去。时代在发展,不是用不用,而是如何趋利避害的应对,这是我们不得不顺应的现实。 

  7. 如何督促和鼓励家长关心孩子学习? 

  根据孩子作业和家长签字的情况,采用了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同时家长也需要鼓励,比如颁发奖状有个家长说:离开学校以后,居然再获奖状,比当年还要兴奋。 

  8. 如何将评价和激励延伸到课外? 

  课外学生有主动问问题的、有提出新思路的、有提出更简捷思路的、也有指出我的错误。就用课外评价表,也发奖状并反馈给家长。 

  通过作业改革,感觉改变了自己每天的常规。学生作业质量确实提高,家长也参与了进来,通过沟通,彼此多了一份信任和理解,少了一份猜忌和埋怨。  

  当然,作业改革跨度大,今天这个场合该讲不该讲,我是有顾虑的。想想还是实话实说、有待争鸣吧。特别说一句:学情有不同,改革需谨慎、方式可以改、责任不能改。 

  谢谢大家! 

  201817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