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美仪
作为一个教龄两个月的新入职教师,我感到自己的一切都像一张白纸: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专业课教学,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摸着石子过河的第一次。虽然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实习,听了很多道理,但实践起来发现又是另外一回事。非常感谢学校举行的地毯式听课活动,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向前辈们学习宝贵的机会!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次备课听课活动中的心得。
我公开课所授课程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1课《<论语>十二章》,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是因为在开学第一课中,学生们就说了对语文的“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作人、三怕写作文,那么我就想从文言文抓起,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论语》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言简义丰,富有深远的意义,借此机会消除学生对经典的隔膜,吸取其中的文化营养极有必要的。因此我大量参考资料,通过网络、教参、杂志等,分为两个课时,第二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会运用、找出处、起名字、谈感触、荐书目,并通过作业“找名人明星”的名字出处如“苏有朋、张中行”来巩固强化学生学《论语》、用《论语》的兴趣。
公开课上完后,我也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己的文本教学在浅层次上徘徊、为了活动而活动,缺乏对《论语》课内外知识的勾连。并且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程,我发现自己上课课堂容量狭小,教学过程不够熟练,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文本教学实践能力弱等等。遗憾的是由于课程时间冲突,我听的课程数量有限,但仅仅从师父杨华老师的《醉翁亭记》、刘红艳老师的作文课、陈弦老师的《列夫·托尔斯泰》和李雪梅老师的《回忆我的母亲》等课上,我受益匪浅:每次通道不一样的课堂,我心里都会惊呼,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时间仓促,仅以寥寥数语谨表感谢。感谢备课组刘红艳、何俊妮等老师给我的帮助,才能让我的课上的游刃有余。也感谢语文组卢老师对我们年青一代语文人的深切关心和给予的厚望,感谢我们有爱的语文大家庭,我们定会不负期待,快速成长!